连云港市应急管理局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服务项目 > 米乐体育mlsport-水下切割

连云港市应急管理局

详细介绍:

  灾害信息员制度实施以来,我市广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人员积极报上自己的姓名去参加,全市现有灾害信息员2838名,广大基层灾害信息员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奋战在灾害最前沿,为全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根据省厅要求,并经过各县区推荐,市局向省厅推荐了开发区应急管理局张永高、海州区板浦镇综合行政执法和应急管理办公室张芹、赣榆区塔山镇委员会柏凯楠等10名优秀灾害信息员予以表彰。他们的先进事迹如下。

  张永高,男,43岁,连云港经开区应急管理局的一名灾害信息员,在灾情信息管理和救灾工作岗位上已超过4年。任职以来,他依法履行职责,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积极做好灾情管理和物资储备工作。为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他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信息员系统,共有47名信息员。每年他都会定期组织并且开展教育培训,以提高信息员工作认知度和业务水平。2024年7月9日晚,开发区遭遇强对流天气,黄沙坨社区遭受强降雨的袭击,导致严重内涝。作为区级灾害信息员,张永高立即向上级报告情况,并迅速赶赴现场核实灾情。他根据应急预案,联系消防、应急、卫健委、公安等部门赶赴现场开展救援,并与发改委协调紧急调拨救助物资。经过会商研判,决定由应急、消防、公安、街道和社区人员组成一个小组,负责辖区居民的转移安置工作。对年轻体力好的人员进行劝离,对年老体弱的居民则采用背负的方式来进行转移。对那些不愿转移的独居老人,他通过电话联系其子女,详细解释解情况,共同做好转移工作。在连续10小时的涉水作业中,共转移了96人,其中62人被集中安置在学校。同时,他还电话调度街道信息员进行灾情核查,并向市应急局及时报告灾情,实际做到了既是信息员又是救灾员。多年来,张永高一直默默坚守在灾情信息管理和救灾工作的岗位上,与大风争速、与暴雨赛跑,全力以赴地做好本职工作。他的迅速行动为第一时间启动救灾应急响应赢得了战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灾害信息员的责任与担当。

  张芹,女,汉族,34岁,预备党员,海州区板浦镇综合行政执法和应急管理办公室办事员,同时也是一名灾害信息员。任职灾害信息员2年来,立足本职岗位,牢记一名灾害信息员的责任和义务,履职尽责、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及时收集上报辖区的自然灾害信息,积极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切实保障了辖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一、善于学习,提高履职能力。2年来,她始终把学习防灾减灾救灾业务理论知识放在首位。她参加过2轮灾害信息员能力提升培训及自主学习,掌握了《自然灾害救助条例》、《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有关专业知识,自身业务及综合素养提升很快,能出色胜任本职工作。她还对全镇近40名村(社区)灾害信息员队伍进行了灾情信息培训,发挥“传帮带”作用,促进整个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能力全方面提升。二、工作扎实,用心用情做工作。在2022年“7.20龙卷风”发生后,张芹第一时间前往受灾一线。板浦镇辖区的泗河村、浦东村、东辛村、石河村等4个行政村受龙卷风影响较大,她充当了领导的得力助手,协助领导精准做好灾情的核查、统计、上报、救助等工作。她全面迅速登记受灾人员信息830人,为受灾群众发放救助资金301838.26元。在2024年年初的两轮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应对过程中,张芹全程坚守岗位,积极协助领导统筹全镇应急物资的配备、发放;扎实做好人员、机械车辆调度;与同事通力协作,完成盐都大道抛洒融雪剂、扫雪除冰工作,有力保障群众出行安全,并被授予“板浦镇扫雪除冰先进个人”。在应对汛期极端暴雨天气的工作中,张芹以“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态度,充分的发挥应急响应“吹哨人”的作用,依托微信群、应急广播等方式传达上级灾害预警信息共计200余条,协助村(居)委会推动全面转移低洼片区、重点危险区域人员,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重点人群“应转尽转”,紧盯重点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和防汛宣传,推进防汛排涝工作措施落实到位,截至目前,板浦镇辖区内无因恶劣天气引发的灾害伤亡事故。作为一名基层灾害信息员,张芹能够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不计个人得失,在应对突发情况时,始终冲锋在一线,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应急人的使命和担当。

  柏凯楠,男,汉族,33岁,党员,塔山镇委员会宣传委员,同时也是一名镇级灾害信息员。接手工作以来,他一直以“救灾新人”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学习,苦练内功,爱岗敬业,圆满完成各项报灾救灾工作。一是明“责”于心,挺膺担当。担任灾害信息员后,他始终奋战在抗洪抢险和灾害救助工作一线,为基层群众服务。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提升业务能力素养,不定期组织各村灾害信息员开展业务知识系统培训,提升基层信息员业务能力,保障报灾救灾工作有序开展。他撰写了业务知识笔记2本,累计近1万多字,在较短时间内使自己蜕变为“业务能手”。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走访了全镇30个行政村,巡查、监测各类灾害隐患点200余次,参与各类防汛防雪救灾工作10余次。二是担“责”于身,向险而行。在灾害面前,始终将受灾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放在首位。2024年2月,塔山镇遭遇低温雨雪极端天气,道路交互与通行受到严重影响,安全风险隐患问题突出。在这种紧急状况下,他主动请缨,迅速行动,解决相关物资短缺问题,并协调有关部门,组织街道专班人员连夜清理路面,带头在镇区主干道清理积雪防止结冰,保障第二天的交通出行。同时,他跟进灾后工作,积极努力配合有关部门及各村为受灾群众发放相关物资,跟进灾后补贴,减少群众损失。三是履“责”于行,守望相助。他重点排查切实保障好和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定期组织民政部门对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开展集中检查,督促救助款物全部如数到户到人,确保生活物资、基础设施等基本保障见钱、见物、见效。他重视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在灾前、灾后及时走访慰问,动态掌握基层情况,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和关心的热点问题,并落实到位。

  魏洋溢作为一名基层防灾减灾信息员,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服从领导安排,及时精准报送防灾减灾通知,始终以高度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投身于城头镇的防灾减灾事业。一、认真学习灾害预防知识,深入基层开展走访宣传。作为一名基层灾害信息员,魏洋溢深知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始终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坚守在防灾减灾的第一线。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学习各类灾害预防及应急方面知识,逐步的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经常利用节假日及空闲时间深入各村、学校、企业等进行走访,宣传、讲解防灾减灾方面知识。二、积极做出响应领导号召,主动参加防灾减灾工作。城头镇地处赣榆中西部,属平原地块,主要自然灾害最重要的包含夏秋季节的台风暴雨易造成水灾(偶有龙卷风发生)和冬季的雨雪灾害易造成路面结冰影响出行。2024年2月上旬,连续两场大雪导致气温骤降,造成路面严重结冰,镇党委政府积极做出响应上级号召,领导干部带头连夜清理路面积雪、冻冰,保证车辆安全出行。魏洋溢作为一名年轻女职工,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参加到清理道路队伍中,一干就是三四个小时。同时,她还不忘在全镇防灾减灾群中积极宣传发动各村信息员行动起来,开展道路积雪清理,减少次生灾害发生。三、灾害面前不畏惧,及时发布通知做好灾后上报工作。在自然灾害面前,魏洋溢从不畏惧,总是按照上级及镇领导要求,第一时间通过微信群精准发布通知,积极努力配合领导做好灾前预防、灾后补救等工作。每次灾害过后,她都及时对受灾情况做汇总、整理并上报区级防灾减灾部门。通过快速精准报灾,为上级部门及时提供准确的数据。

  王善富自2021年担任灾害信息员以来,始终依法履行职责,在灾害信息收集上报与防灾救灾工作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为村民及时提供天气情况并提出针对性减灾防灾措施,有实际效果的减少了受灾损失。一、笃志好学,强化业务能力。数年来,王善富始终将学习置于首位,潜心钻研《自然灾害救助条例》《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相关知识,通过学习和练习网络报灾系统,为灾时迅速、准确、熟练报灾积累知识储备。他还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培训工作,不断的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二、快速响应,高效报灾。今年7月初,墩尚镇遭受强降雨袭击。王善富接到上级灾情预警信息后,迅速做出一定的反应,第一时间将灾害信息传达至各村,并借助电话、微信群等渠道,确保辖区内任何一个人都能及时知晓。此后,他重视雨水情况,及时发布有关信息,让全镇人民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当洪涝灾害波及29个村时,他积极与各村信息员沟通,全方面了解受灾状况,认真记录每一处损失,并迅速将总结的灾害损失情况上报上级,为后续救援和恢复工作赢得了宝贵时间。7月中旬,强台风丝毫没有征兆地袭击了罗阳村、刘湾村和岭灶村,导致连片房屋受损。王善富再次积极与各村沟通灾害情况,深入实地查看受灾现场,认真评估房屋收到损害的程度,为上级部门提供了准确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三、积极宣传,增强防灾意识。王善富深知提高减灾防灾意识的重要性,积极宣传相关知识。他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灾害的危害和应对方法,来提升大家的防灾减灾意识。此外,他自担任此项工作以来,努力健全村级信息工作网络。在他的推动下,我镇所管辖的29个行政村,每村都配备了两名信息员。他坚信,只有让每一个人都掌握防灾减灾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在灾害面前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徐君,女,26岁,汉族,本科学历。“把身边的小事做好,把应尽的责任落实”,这是她的工作准则。自2023年担任灾害信息员工作以来,她凭借着对工作的满腔热情与严谨负责的态度,从始至终坚持在防灾减灾岗位,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参与到各项工作中,赢得了同事们的广泛赞誉和领导的充分肯定,展现了新时代的青年风采。2024年7月7日,赣榆区遭受了连续的大规模降雨,雨势快且急。徐君第一时间通过“赣马镇灾害信息员工作群”发信息,并打电话联系村级灾害信息员,了解群众生命安全是否受一定的影响,确认房屋和农作物的受灾情况。针对房屋积水不能住人的情况,她联系村委会将其转移安置,直到灾情指标全部了解,才放下悬着的心。“灾情数据是不是准确,直接影响到上级对灾情的判断。”徐君说,对出现的灾情不能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要应报尽报。同时,要把好数据关口,既要对镇区的灾害信息员变动了如指掌及时来更新上报,也要对村级上报的数据做好审核,不能有“村里报什么我照搬报过去,只管上报,错不错误是别人的事情”的应付了事思想。“当灾害损失被最大限度降低的那一刻,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是值得的。”徐君说,她将继续坚守职责,用心用情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筑牢灾情“防火墙”。

  徐小明于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在中国人民某部服役,2009年2月参加乡镇工作,2015年开始编入黑林镇某应急连队伍,同时也是黑林镇森林防火突击队的一员。他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军人,“敢打敢拼的精神不能丢,奉献意识和责任意识更不能丢!”比如去年的一场林场火灾中,徐小明展现了他的英勇。2023年12月8日下午,黑林镇组织对大吴山环山路外侧隔离带进行清扫活动。由于徐小明前些天骑摩托车摔倒,手臂和腿上有伤,不方便携带装具上山,根据镇武装部于刚部长的指示,他负责车辆保障工作。下午2点左右,黑林镇大吴山环山路以外西南侧,西石沟村地界发生火灾,火苗高达3米,有蔓延上山之势。徐小明来不及请示,不顾腿伤,端起灭火器向火场跑去。火场位于环山路外侧的半山腰,道路崎岖难行,他几乎是爬着到达。但由于风向和火焰高度的原因,他未能第一时间扑灭火焰。火焰已经蔓延至山上,根据于部长的指示,徐小明迅速从半山腰返回车上,立即返回镇政府,装上水泵和水管,迅速通过林场南门,顺着环山路将装备转移到大吴山脚下。之后,根据徐大青所长的指示,他再次掉头前往林场南门,转运灭火人员和救火物资至火场。他转运人员4次,约40余人,包括附近村民、消防战士和林场工作人员;转运物资3次,包括手套、方便面和矿泉水等。后来,他接到命令,灭火一线的人员急需饮水。他没有迟疑,扛起一箱矿泉水就往山上跑。山上本无路,天色渐暗,落叶掩盖了山上的坑洼,他一路颠簸,最终将矿泉水送达每个人手中。后来,他遇到了镇长、人大主席和组织委员,加入了他们的队伍,组成一个小分队。

  盒饭送达后,徐小明又下山将盒饭带上山。为了夜间巡查方便,镇政府配备了手电,他又下山取手电上山。夜晚寒冷,镇政府购买的大衣也到了,他又下山扛了4件大衣上山。这一连串的上山、下山,徐小明不知从何而来的劲头,尽管身上还带着伤。当他穿上黄大衣,坐在山上时,发现了自己的手像烧煤的一样漆黑,脸上也满是烟尘,裤子和鞋子上缠满了草,的脚踝被划了好几道血口子。坐下来五六分钟后,他感到身上冰凉,揭开衣服一看,秋衣秋裤已被汗水全部浸透。就这样,他穿着湿透的衣服,拽着手电,裹紧大衣,在山上巡查了一夜,直至天亮才下山休整。徐小明之所以如此有劲头,是因为他是一名军人,他要守一份初心,尽一份责任。作为一名军人,他应该敢拼敢闯,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灾情不后退,因为他们身后是人民,他们是人民的长城。无论何时,他都会时刻谨记:永葆军人本色,退伍不褪色。

  李贤明,男,43岁,党员,现任厉庄镇应急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不论是连绵的雨天还是酷热的晴天,李贤明始终坚守岗位,展现了一个基层工作者的责任感和担当。今年7月,厉庄镇遭受持续暴雨侵扰,部分河流河段水位迅速上涨,防汛形势异常严峻。进入汛期,李贤明以身作则,带头奔赴防汛一线小时值守不间断,重视预警信息,及时掌握各村汛情,并第一时间将天气预警信息传递给辖区群众。在遭遇极端天气的危急时刻,他24小时坚守岗位,不怕苦不怕累,义无反顾地冲到了防汛救灾最前沿,全身心投入到防汛抢险救灾工作中。7月19日晚,谢湖村一塘坝因持续强降雨发生垮塌,情况万分紧急。接到通知后,李贤明不敢怠慢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他带领30多名防汛突击队员,始终奋战在抢险救灾一线,全力投入到各项抢险紧张作业中。同时,他组织人员24小时不间断地巡堤查险,并根据相关要求管制交通,及时树立警示标志和阻挡物,极力劝说过往车辆和行人,成功拦截劝返了二十几辆车。经过数小时的艰苦奋战,最终成功排除了重大隐患。风雨中他忙碌不止,堤岸上他步伐坚定,用行动践行初心,彰显党员干部风采。

  自然灾害是人类面临的永恒挑战之一。如何准确获取灾害信息并进行相对有效应对,成为一项关键任务。灾害信息员通过种种渠道积极收集、整理和发布信息,帮助人们及时获取灾害相关的重要资讯,为灾区救援和防灾工作提供宝贵支撑。自从郭峰成为自然灾害信息员以来,他亲身经历并参与了多个自然灾害的预警和救援工作,始终秉持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使命感,坚定不移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2021年7月的暴雨和2022年6月22日的风雹灾害影响该镇时,郭峰及时向全镇灾害信息员发布预警信息,并巡查各风险点、堤坝安全、村内排涝等情况。他逐个入村入户走访,实地核实独居老人、低洼处住户、老旧住房、等真实的情况,并转移安置人员,确保情况一目了然。2024年2月5日,突降的大雪冰冻灾害造成路面结冰打滑,易对经济作物及设施造成损失。为了掌握详细灾情,郭峰不畏困难入村核实,秉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统计、上报灾情,以减轻受灾户的经济损失。今年7月汛期,暴雨连降及上游泄洪、石梁河水库减压泄洪骤然造成该镇河道水位暴涨。泄洪期间,郭峰带领全镇灾害信息员提前预警,并和临堤村应急分队排查堤坝安全、时刻关注水情变化。在排查中发现孟曹埠段堤坝发生管涌险情,他立即上报镇领导并标识隔离险情处,实施前期堵漏工作,为后续专业团队排险争取了宝贵时间。

  阚路港,男,31岁,赣榆区班庄镇上闫庄村人,2022年10月成为了班庄镇上闫庄村一名自然灾害信息员。工作以来,该履职尽责、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自然灾害发生期间能够及时收集并上报村(社区)的自然灾害信息,积极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切实保障了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该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学习《灾害信息员简明工作手册》、《自然灾害统计调查制度》等相关知识,掌握各种受灾农作物和房屋、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受损经济的正确计算方式,自身业务及综合素养提升显著。始终把防灾减灾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在强对流天气和台风等灾害发生前,他及时将灾害信息传达到位、组织独居老人、易涝区域人员安全转移,并收集上报辖区内的灾情信。尤其是今年“7.9”强对流灾害天气期间,他配合村书记组织人员对孤寡独居老人、房屋受涝严重的居民进行及时疏导和分散安置。为了弄清受灾情况,他逐组逐户了解情况、核查灾情,统计农业、水利、道路等方面受灾程度,摸清受灾面积,并分类进行登记,及时准确上报灾情。他任劳任怨、毫无怨言,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农村基层干部、村级灾害信息员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