煜剑是这样炼成的——记河北煜剑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兼总工程师王爱英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服务项目

煜剑是这样炼成的——记河北煜剑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兼总工程师王爱英

2024-09-28 服务项目
详细介绍:

  河北员网邯郸讯(杜俊利)王爱英像一只从深山飞出的丽鸟,经过钢铁火焰的千纯百炼,终凤凰涅槃,变成全球钢铁岁月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成为钢铁产业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内的一颗冉冉新星。

  1973年,王爱英出生于邯郸市涉县,这个清障河畔,神话传说中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地方,被誉为“中国女娲文化之乡”;是刘邓大军曾经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被誉为“中国核心的摇篮”。那里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像极了杜甫《江村》里的景象。王爱英家里兄妹五人,全家老小七口人全靠种地过活,生活捉襟见肘。当时考上高中的王爱英不忍看着日益年迈的父母继续操劳,毅然放弃了学业,开始她的创业之路。自小生活在山区的王爱英知道,只有知识才能让她走出深山,创造更大的天地。虽然离开了学校,但求知的欲望不曾磨灭,她利用一切闲暇时间,经过多年努力,靠自学拿到中国科技工程学院毕业证书。后来,她成为了一名公路站收费员,算是有了一份稳定职业。

  二十一世纪初,中国钢铁业企业国际竞争力不断的提高,树起像钢铁强国迈进的里程碑,变成全球第一生产国。而地处冀南的邯郸,是全国钢铁产业的重要地区。开启一条钢铁生产线,就像开启一台印钞机,日进斗金。收费站前,汽车一辆接一辆,前不见头,后天见尾,运送着矿石、精分、煤炭,全部围绕着钢铁的兴起而蓬勃发展。

  坐在收费站台里的王爱英不安于现状,她打听到汽车运输倒腾铁精粉,一吨就有五六十元的差价,一车下来,就是上千元到手。而自己工作一个月也就几百元工资。她毅然辞去工作,踏上倒卖铁精粉之路。往兮来兮,凭着腿勤语快,不怕困苦,做事麻利的王爱英生意做的风生水起,成为了小有名气的女老板。

  随着生意不断红火,王爱英结识了武安市元宝山钢厂总经理刘生红并成为朋友。得空时,她经常出入车间这儿看看,那望望。当她看到钢坯在最后一道切割工序,火焰像一把利剑将钢坯撕裂出一指宽的缝隙,吹切下来的钢花,凝结成圆珠,滚落在黑暗的角落,成为废料,堆积成一座“小山”。王爱英心想这是多么大的浪费啊!而且,王爱英还看到过有一家钢企的房顶上有大片的死鸟。公司研发中心主任、曾获得过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全国著名点火专家李湘庭,指着高高耸立的放散塔说到,鸟儿飞过钢厂上空,呼吸了放散塔排出的毒气,当场死掉。

  王爱英看着钢铁企业能耗高、污染重,在生产中向大气排放的煤气不能实现自维燃烧,而如果出现直排,就会污染大气,还会引发安全事故。依照国家要求,向大气放散的煤气,必须完全燃烧。但是这种低热值煤气很难点燃,实现自维燃烧。这个难题不仅困扰了当地钢铁企业很多年,而且很长一个时期,国内外相关企业和专家为了攻克这一难题,曾经搞过无数次的实验,但都以失败告终。这之后,谁再有攻克这项难题的想法都会被专家看成是,痴心妄想。

  面对苍穹之下的重污染天气,她以母性悲天怜人的独有情怀,秉承始祖女娲补天之志,艰苦创业,大胆创新,致力于环保事业追求。2009年,她带领一名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傅及武安某钢厂招聘的四个技术人员,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河北煜剑节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她用自己的智慧,把这激烈喷射的红色的精灵,练成一只煜光闪耀的驱魔剑,仗剑雾海霾天,干做一名新时期的补天者……

  创业之初,资金投入受限,研发条件简陋,实验过程常伴随着危险。她了解到:造成钢铁企业能耗高、污染重的重要环节发生在钢坯切割上,传统的火焰切割技术割缝宽、污染严重,而传统的火焰切割技术中存在的主体问题在核心设备——割嘴和割枪上。由于在连铸切割过程中耗能多、钢材割损大、切割火力不集中,由此造成周边割面不平整、上缘容易塌边、下缘挂渣多。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她带领几个助手潜心钻研,反复实验,充分论证。实验失败,再实验再失败。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经过无数次的跌倒爬起,王爱英终于守得云开见日出,她的润华切割法研发成功。随后,采用国际先进的雅格布电梯电弧和催化燃烧技术,实现了专用燃烧催化剂、特制火焰发生器、DCS系统的控制监测三大突破,并将此技术应用在钢铁行业高炉、转炉放散点火和煤气锅炉(底火)、无动力内燃式烤包装置上。解决了钢铁企业的老大难问题,使其节能降耗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煜剑”成为钢坯切割的品牌和佼佼者,王爱英成为全国钢铁行业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几年来,她致力于节能环保事业,带领公司团队刻苦钻研,大胆创新,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研发的科技成果、创新产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年为用户节省本金达5.8亿元,减少了污染排放,降低了雾霾形成,为节能减排作出了巨大贡献。煜剑先后有21项专利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其中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11项,注册了煜剑商标,自主研发的“新型节能环保钢坯火焰切割系统”、“基于PLC连铸钢坯智能切割自动控制系统”、“低热值煤气催化燃烧技术”、“无动力催化内燃喷射式烤包装置”四项成果均通过河北省科技成果鉴定,成果水平为国内领先。三项技术获邯郸“科学技术进步二、三等奖”。企业先后获得“中国最具品牌创新力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国中小企业优秀创新成果企业”、“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河北省创新型企业”等称号。

  多项技术成果问世并得到推广运用,为钢铁企业的节能增效、减排治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王爱英当选为“河北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也先后被河北省委、省政府授予“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技术人才”、“河北省百名科技型民营企业家”,“中国中小企业创新100强/优秀创新成果”、“河北省能工巧匠”、河北省中小企业“双百创新人才”、“河北省巾帼创新奖”,当选为“涉县三八红旗手”、“涉县巾帼英模”。邯郸市五一劳动奖章、邯郸市最美女性、最美邯郸人、邯郸市三八红旗手、邯郸市创新团队领军人才、邯郸市优秀专业方面技术人才、邯郸市劳动模范、邯郸市十五届人大代表、涉县十七届人大代表等荣誉称号。

  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王爱英完成了一件“痴心妄想”的事。王爱英说:“环保是一件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需要每个人、每位企业家的重视和行动,倡导并践行环保理念。作为一个相关专业的个体、一个企业家,我感觉自己有义务、有责任来提倡环境保护这样一个造福大众的事业,并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一些努力,让我的朋友、我身边的人更加的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能有更多的人来积极投身环保事业,共建我们美丽的家园,所以我选择投身环保事业!”

  王爱英在抓好企业效益和产品技术创新同时,不忘贡献社会。事业上的王爱英有着“钢铁般的意志”,生活中的王爱英却是一个侠骨柔肠的人。她安排下岗职工120多名。捐资助教、扶贫济困达300多万元,2016年7.19特大洪灾一次捐款13万元。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她从来不喊口号,也从不说豪言壮语。她只是觉得,做这些事情,是她心甘情愿的,温暖了别人,也照亮了自己。

  王爱英,不仅名中有“爱”,心中更有“爱”。她爱环保事业、爱家人、爱员工,更爱的自己的家乡。王爱英的家乡涉县,是神话传说中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地方,被誉为“中国女娲文化之乡”。为了弘扬女娲文化,2014年3月,在国务院参事室国学研究基金会的全力支持下,她积极倡导,并捐款500万元成立了中华女娲专项基金会,积极申报“中华母亲节”,组织并且开展女娲文化系列活动,使女娲精神在传承中华民族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中发扬光大。

  她凭借着对女娲精神的无限敬仰,秉承女娲补天之志,用自己的勤劳、指挥、勇敢、无畏,谱写着新的补天传奇……